概览
集中持仓往往是超高净值个人最初的财富来源,但其往往伴随着风险。
集中持仓可能产生大量财富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是,企业家创办了一家企业,然后迅速发展壮大。结果,该企业家获得了大量持股,构成了其总财富的可观份额。
在同样的案例中,员工或高管获得所供职企业的大量股权,且通常是以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。在其他情况下,集中持有的股份则通过继承的方式进行转移。
但是,尽管这样的持仓或许能给持有者带来财富,但却不太可能使他们维持这样的财富水平。如果不加注意,集中持仓可能会使其所有者损失财富或错失其他机会。
因此,理解集中持仓很有必要。
什么是集中股票持仓?
在探讨对集中持仓的管理前,我们先来给一个定义。
虽然没有明确的硬性定义,但一条有效的经验是在持有者的财富总量中占比10%或以上的任何单一持仓。
尽管如此,如果集中持仓有可能对其所有者的财富产生重大影响,例如该持仓还被用作贷款抵押品,那么集中持仓的占比可以低于10%。
集中风险
在创造巨量财富之后,所面临的挑战就变成了如何使这笔财富保值和增值。持有集中持仓可能使这项任务变得复杂,即便最初的财富就来源于集中持仓。
集中持仓可能会使持有者的财富波动性加剧。相比众多股票构成的广泛投资组合,单个企业的价值极有可能发生更显著的波动。
当股市低迷时,部分上市企业的股价可能比其他企业出现更大的跌幅。
此外,个别公司的业务可能面临特定风险,如来自竞争对手的干扰、管理问题或诉讼。在最糟糕的情况下,企业甚至会变得一文不值。毕竟,长寿的企业其实是例外,而不是必然。
除波动性和血本无归以外,还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风险。
集中持仓通常很难退出。对于上市企业来说,卖出大量股份的同时或许无法避免股价崩盘。对私人持有的企业而言,寻找买家并谈妥条件可能会耗费很长时间。
集中持仓方法
如果放任不管,集中持仓有可能对持有者的财富构成巨大风险。
集中持仓的投资者要做的,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取得最理想的回报,还需要寻求对其加以管理。
本文将探讨一些广义的方法:减持、对冲、保留和变现。
但首先有必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,即为什么不直接把集中持仓全部卖掉。
从财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,卖出集中持仓,并在全球多元化的多资产投资组合中将所得用于再投资,看起来是最合乎逻辑的方法。
但是,这或许行不通,或者根本不可取。
也许持有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该企业可能会继续增值,因而希望能从这种潜在的增值中分得收益。
或许集中持仓属于家族企业,对于家族认知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法律或监管障碍——例如契约规定的“锁定”期——可能阻碍投资者退出。
即便如此,坚持持有集中持仓或许还有一些并不那么充分的理由。其中通常包括行为方面的问题,例如过度自信、抵触资本收益透明化以及感情用事。
降低集中持仓风险
对于愿意且能够卖出集中持仓的人来说,逐步卖出或许是上策。
所得则可逐渐投资于全球多元投资组合,以期更好地在风险和回报之间达成平衡。
逐步卖出上市企业的股份可减少持仓,同时相比一次性卖出大量股份对价格的冲击更小。
但对私人企业来说,逐步卖出或许行不通。
如果持有者希望为慈善事业做贡献,另一种可能的方法则是捐出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。
根据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规定,这或许能规避资本所得税,甚至能在将来享受税费减免。
对冲集中持仓的风险敞口
万一持有者不被允许或不愿意卖出呢?
在此类情况下,对冲或许是一条出路。
通过采取一种潜在回报与集中持仓在结构上呈负相关的策略,持有者可实现其持仓的保值。
然而,这种对冲策略除了交易成本和费用外,还需要投入资金,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监督工作。就成本而言,此类策略可能不太适合较为长期的目的。或许仅可用于高度流动性的股票。税务和监管问题也可能构成掣肘。
虽然本意是降低风险,但对冲策略本身也可能存在风险,而且投资者可能必须放弃潜在的上行收益。此外,对冲策略蕴含的风险较高,且可能存在抵押品和资格要求。
例如,如果对冲提供方遭遇财务困境,可能会无法履行交易。
维持集中持仓
对于那些计划长期维持集中持仓的人来说,可以通过定制资产配置来降低风险。
这包括分析持仓的特定风险,然后寻求投资于与该持仓相关性很小、没有相关性或最好为负相关的资产类别和行业。
由此,如果集中持仓发生贬值,也许此类投资组合恰好就会升值或保持稳定,而且反之亦然。
除了寻求通过多元化来消除集中持仓的部分或全部风险,此方法还有望实现具有竞争力的风险调整后回报。
当然,不保证会找到能兼顾两方面的资产配置。
变现集中持仓
顾名思义,集中持仓与投资者的资本关系密切。
虽然如此,通过借贷也有可能通过此类持仓获得流动性。
可能需要以这些股份作为抵押,以获取保证金贷款。
由此获得的款项可用于从事其他投资或满足任何需求。
其中的一种风险在于股价会有下跌,因此投资者必须根据贷款条件记入更多抵押品。
在管理集中持仓时,最好的策略是定制
集中持仓可能带来潜在的机会,但也蕴含着复杂的挑战和风险。
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。各种情况需要采取定制的管理。
虽然管理集中持仓无法消弭风险,甚至本身还可能产生风险,但相比无所作为,这种方法有望在长期取得更好的业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