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要
集中持倉往往是超高淨值人士最初的財富來源,但其往往伴隨著風險。
集中持倉可能產生大量財富。
一個典型的例子是,企業家創辦了一家企業,然後迅速發展壯大。結果,該企業家獲得了大量持股,構成了其總財富的可觀份額。
在同樣的案例中,員工或高級管理人員獲得所任職企業的大量股權,且通常是以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。在其他情況下,集中持有的股份則透過繼承的方式進行轉移。
但是,儘管這樣的持倉或許能給持有者帶來財富,但卻不太可能使他們維持這樣的財富水平。如果不加注意,集中持倉可能會使其所有者損失財富或錯失其他機會。
因此,理解集中持倉很有必要。
甚麽是集中股票持倉?
在探討對集中持倉的管理前,我們先來給予一個定義。
雖然沒有明確的硬性定義,但一個有效的經驗是在持有者的財富總量中佔比10%或以上的任何單一持倉。
儘管如此,如果集中持倉有可能對持有者的財富產生重大影響,例如該持倉還被用作貸款抵押品,那麽集中持倉的佔比可以低於10%。
集中風險
在創造巨量財富之後,所面臨的挑戰就變成了如何使這筆財富保值和增值。持有集中持倉可能使這項任務變得複雜,即便最初的財富就來源於集中持倉。
集中持倉可能會使持有者的財富波動性加劇。相比由衆多股票構成的廣泛投資組合,單個企業的價值極有可能發生更顯著的波動。
當股市低迷時,部分上市企業的股價可能比其他企業出現更大的跌幅。
此外,個別公司的業務可能面臨特定風險,如來自競爭對手的干擾、管理問題或訴訟。在最糟糕的情況下,企業甚至會變得一文不值。畢竟,長壽的企業其實是例外,而不是必然。
除波動性和血本無歸以外,還存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。
集中持倉通常很難退出。對於上市企業來說,賣出大量股份的同時或許無法避免股價崩盤。對私人持有的企業而言,尋找買家並談妥條件可能會耗費很長時間。
集中持倉方法
如果放任不管,集中持倉有可能對持有者的財富構成巨大風險。
集中持倉的投資者要做的,不僅僅是寄望於取得最理想的回報,還需要尋求對其加以管理。
本文將探討一些廣義的方法:減持、對沖、保留和變現。
但首先有必要考慮一個重要問題,即為甚麽不直接把集中持倉全部賣掉。
從財富保值和增值的角度來看,賣出集中持倉,並在全球多元化的多資產投資組合中將所得用於再投資,看起來是最合乎邏輯的方法。
但是,這或許行不通,或者根本不可取。
也許持有者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該企業可能會繼續增值,因而希望能從這種潛在的增值中分得收益。
或許集中持倉屬家族企業,對於家族認知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。
法律或監管障礙——例如契約規定的「鎖定」期——可能阻礙投資者退出。
即便如此,堅持持有集中持倉或許還有一些並不那麽充分的理由。其中通常包括行為方面的問題,例如過度自信、抵觸資本收益透明化以及感情用事。
降低集中持倉風險
對於願意且能夠賣出集中持倉的人來說,逐步賣出或許是上策。
所得則可逐漸投資於全球多元投資組合,以期更好地在風險和回報之間達成平衡。
逐步賣出上市企業的股份可減少持倉,同時相比一次過賣出大量股份對價格的衝擊更小。
但對私人企業來說,逐步賣出或許行不通。
如果持有者希望為慈善事業作貢獻,另一種可能的方法則是捐出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。
根據不同司法管轄區的規定,這或許能規避資本所得稅,甚至能在將來享受稅費減免。
對沖集中持倉的風險敞口
萬一持有者不被允許或不願意賣出呢?
在此類情況下,對沖或許是一條出路。
透過採取一種潛在回報與集中持倉在結構上呈負相關的策略,持有者可實現其持倉的保值。
然而,這種對沖策略除了交易成本和費用外,還需要投入資金,同時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監督工作。就成本而言,此類策略可能不太適合較為長期的目的。或許僅可用於高度流動性的股票。稅務和監管問題也可能構成掣肘。
雖然本意是降低風險,但對沖策略本身也可能存在風險,而且投資者可能必須放棄潛在的上行收益。此外,對沖策略蘊含的風險較高,且可能存在抵押品和資格要求。
例如,如果對沖提供方遭遇財務困境,可能會無法履行交易。
維持集中持倉
對於那些計劃長期維持集中持倉的人來說,可以透過定制資產配置來降低風險。
這包括分析持倉的特定風險,然後尋求投資於與該持倉相關性很小、沒有相關性或最好為負相關的資產類別和行業。
由此,如果集中持倉發生貶值,也許此類投資組合恰好就會升值或保持穩定,而且反之亦然。
除了尋求透過多元化來消除集中持倉的部分或全部風險,此方法還有望實現具有競爭力的風險調整後回報。
當然,不保證會找到能兼顧兩方面的資產配置。
變現集中持倉
顧名思義,集中持倉與投資者的資本關係密切。
雖然如此,透過借貸也有可能透過此類持倉獲得流動性。
可能需要以這些股份作為抵押,以獲取保證金貸款。
由此獲得的款項可用於從事其他投資或滿足任何需求。
其中的一種風險在於股價會有下跌,因此投資者必須根據貸款條件記入更多抵押品。
在管理集中持倉時,最好的策略是定制
集中持倉可能帶來潛在的機會,但也蘊含著複雜的挑戰和風險。
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法。各種情況需要採取定制的管理。
雖然管理集中持倉無法消弭風險,甚至本身還可能產生風險,但相比無所作為,這種方法有望在長期取得更好的業績。